2013年5月26日李家茂老师带领十八中高一(6)班褚怀文和初一(4)班邹家航同学,出席了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楼举办的2013年北京科技俱乐部“科学实践活动”开题报告会。在参会的近百人“科技俱乐部科学实践活动”会员中,来自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三位会员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开题报告。其中清华附中和北京十八中两位同学的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获得通过。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是1998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院士倡议,61名科学家联名支持,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普领导小组、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于1999年6月成立正式成立。目地是引导有志于科学、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走近科学”,进入我国科研机构第一线的实验室,体验科研、求师交友、创造机遇,为科学的明天铺路搭桥。
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开展活动的主要途径有“科学名家讲座”系列活动、“科研实践”活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科技沙龙”、“科普小讲师”活动、科学论坛、对话交流、“科研实践”活动成果评议会、“校园科普”活动等。
“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会员利用寒暑假及若干周末的课外时间,进入我国科研机构第一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体验科研、求师交友”,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相构成的科学素质。
“开题报告”是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今天褚怀文开题报告的成功,为其今后的的“科学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是1998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院士倡议,61名科学家联名支持,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普领导小组、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于1999年6月成立正式成立。目地是引导有志于科学、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走近科学”,进入我国科研机构第一线的实验室,体验科研、求师交友、创造机遇,为科学的明天铺路搭桥。
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开展活动的主要途径有“科学名家讲座”系列活动、“科研实践”活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科技沙龙”、“科普小讲师”活动、科学论坛、对话交流、“科研实践”活动成果评议会、“校园科普”活动等。
“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会员利用寒暑假及若干周末的课外时间,进入我国科研机构第一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体验科研、求师交友”,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相构成的科学素质。
“开题报告”是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向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今天褚怀文开题报告的成功,为其今后的的“科学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李家茂
2013年5月28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