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亲历、体验、创生:课例式研修共圆“聚•宽”之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2016~2017年度暑期校本研修

编辑:本站编辑 2017-09-06 版权: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8月29日至30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聚•宽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之课例研究”课例式暑期校本研修活动,集团近400名教师参加了这次研修活动。

       管杰校长做研修动员

       集团全体教师和参加展示课的部分学生合影
       老师需要的不仅是逻辑性、概念化和系统性的知识,更需要“能力型知识”,即实践性的、具有特定情境的、不一定能够用概念和语词直接表达的知识。“能力型知识”在此时、此地、此关系中的文化氛围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建构。
       所以,十八中这次教师暑期研修没有采取“排排坐、仔细听、认真记”的讲座方式,而是采取了开放性、研讨性的课例式研修模式,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极大地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
       在本次研修中,来自集团的两位老师进行了两节精彩的现场课展示,分别是十八中附小四年级丁祎老师的语文课《咱俩的秘密》,方庄校区八年级孙健老师的数学课《从“直观才像”到‘逻辑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节课是在北京十八中“聚•宽教育”课堂价值追求指导下,吸取了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理念,结合十八中教育、教学的实际,对“学习共同体”理念进行了十八中校本化的理解和操作,构建了具有十八中特色的“学习共同体”课堂。

       丁祎老师在授课

       孙健老师在上课
       全体集团教师对这两节展示课进行了认真的观摩、学习和评价。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唤醒了老师们的实践经验,激活了老师的情绪体验,满足了老师希望解决具体问题、追求实际教学效果的愿望,使老师们自发地进入了知识网络,自发地建构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使老师们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知道如何做”,能够迅速把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本质、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次研修更大的亮点是,来自集团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22名骨干教师,担任了课例研究的课堂观察员。22名观察员老师在研修前期进行了认真的课堂观察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在本次研讨中,他们深入学生当中,分工合作从教师理答情况、教师提问分析、教师巡回流动、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生回答问题和学生学习投入状况7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用大数据记录课堂。

       观察员老师在课堂中搜集数据

       观察员老师与专家交流
       课后,观察员老师对所做观察和记录向全体教师进行说明和汇报,并结合数据对授课教师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外请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点评,并对课堂观察组成员的汇报进行总结。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观摩课堂,利用大数据记录课堂,这样的方式能够更直观地发现授课教师的亮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老师从多种课堂观察维度着手,学会更加科学地观察、评价课堂,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身教学,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践行“聚•宽”课堂价值追求。

       专家组老师进行点评
       最后,老师们根据课堂观察员的课堂大数据汇报,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进行组内研讨。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各教研组初步探索出了适用于本学科的课堂行为要求和课堂观察量表,并在大会会场向全体教师进行了组内研讨成果的分享和交流。

       英语教研组在研讨
       同时,利用研修的间隙,老师们还进行粉笔板书展示,老师们兴奋地欣赏和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板书,既推动了老师们粉笔板书的进步,又活跃了研修的气氛,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老师们的粉笔板书展示
       经过研讨,老师们对学习共同体、课堂观察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践行目标。既加深了对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在变动不居的时空情境中采取恰当的行动,
       两天的研修充实而有意义,成为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一次神圣洗礼,悄然绽放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们迎接新学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老师们也满载而归,准备好开启新学年的新篇章!
       聚焦之眼,看清门道;居宽之心,看懂门道。让我们带着此次校本研修的收获,一起用智慧点亮“聚﹒宽”课堂!
      

       撰稿:郭秀平 陈迪
       图片:信息中心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11号楼 电话: (010)67634326 邮编: 100078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567号


版权所有:©2002至2016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技术支持: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