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聚宽文化浸润学子心,创新科技传承中华魂——北京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度开学典礼纪实

编辑:本站编辑 2017-09-06 版权: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九月,浅秋,循着花香、书香行走在十八中的校园,享受着风中淡淡的芬芳,一呼一吸都变得美丽了。经过了夏日的小憩,这里从今天开始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会像彩虹渲染校园的每一面墙,上下课铃声的音符会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里徜徉,琅琅读书声仿佛朵朵行云飘出每一扇窗。

       穿梭于校园,许久不见的同学们相互述说着各自暑假中新奇的体验,许久不见的老师们正相互道着一声声“平安”,整个校园弥漫着“家”的味道。没错,十八中就是大家从心底有归属感的地方,在这里,又会有446名新同学加入到十八中大家庭中,从此他们将可以称对方为“同窗”,“同窗”多美的名字,关上窗我们可以共同呼吸,打开窗我们共沐阳光。


       试问在谁的求学生涯中是由萌萌哒的机器人引领,踏上新生红毯步入校园的?羡慕吗?这是十八中学子们才有的待遇哦!这些可爱又呆萌的机器人引导员,是由我校“阿童木”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们自主制作并操控的,他们用自己特别的方式欢迎着新同学的到来,一下子拉近了学弟学妹们与新环境的距离,更拉近了同学们与现代科技的距离。


       如果说以科技来迎新凸显着十八中“科技育人”的办学特色,那么新生与校领导及来宾们的击掌环节则更展示了我校的人文情怀。这每一次的碰触都代表了一份爱的鼓励,它所赋予的,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更深。


       在新生与校领导及来宾们击掌时,全体师生以有节奏的掌声来为他们伴奏,掌声传递着十八中学子的朝气与活力,传递着十八中学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传递着十八中学子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激昂向上的节奏深深渗透进每个人的心中。

       接下来是历年开学典礼的重头戏——“国旗班交接仪式”。每当学生步入校园都会抬起头仰望国旗,看着那抹红色在碧空中飘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我想此时每一个国旗班的老队员心情都是复杂的,即将要离开这个赋予他们神圣使命的岗位,看得出眼神中充满了矛盾、激动还有那份挂念与不舍……他们也许早已习惯了每天早早起床去训练,无论风吹日晒都要整装操演,这段难忘的记忆会给他们留下穿越一生的力量。


       悠扬的国歌声奏起,望着那片红色,你会觉得什么都不害怕,心中只想为她付出自己的美好年华。不知道在这一刻有多少人会对“中华骄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道在这一刻有多少同学会拥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也不知道在多少年之后又会有多少人回忆起这一刻他们的“少年梦”。

       伴着国旗缓缓升起,铿锵有力的“聚学问辩,居宽行仁”的校训声响彻这一方天地,也许很多新同学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深厚文化内涵,但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真正的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辨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以仁义来行事,做到内修、外行兼备。
        正如管杰校长在典礼致辞中说道:学校一直致力于凝聚教育集群之智慧,整合教育集团之资源,认真倾听年轻人的心声,为同学们搭建梦想的平台,期望你们对时代责任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历史使命有更加深远的认知,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科学技术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聚宽文化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华骄傲”。

       管杰校长在致辞中多次强调了“科技”二字,“科技育人”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聚宽”的办学理念中竭力以航天科普教育为学生搭建“航天梦”的平台。
       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低轨通讯试验科普卫星——“少年梦想一号”的参与设计人员名单中就有我校蜂鹰航模社团赵振杰、刘天宇两位同学的名字,更有幸的是他们在发射现场见证了卫星成功升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份骄傲将永远镌刻在他们心中。今天,他们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云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虽然距离卫星发射成功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但对于这个他们为之付出了辛勤汗水的光荣时刻,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我国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院士也亲临我校开学典礼。余院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作为我国弹道式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曾经承担国内多种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参加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二捆和神舟载人飞船等的发射工作,为中国弹道式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院士在致辞中特别指出“科技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回顾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航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展现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今天大家为了梦想齐聚这里,以实际行动传承我校“聚宽”文化,相信同学们能成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像余院士一样的几代中国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创造着祖国大航天科研的辉煌,而我校几届师生也用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技、敢于创新的热忱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小航天事业的“飞天梦”、“科技梦”。
       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在科技、学科竞赛、艺术、体育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这些优秀的十八中学子们,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印证了“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为他们颁奖的是中科院院士余梦伦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天教授、东高地科技馆馆长张云翼、北京市十八中教育集团管杰校长、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党总支魏韧书记。


       接下来款款走上主席台的是我校荣誉毕业生张航同学,这个清丽如宋人扇面中海棠花一样的女孩儿是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综状元,张航同学受教于我校六年的贯通培养,现已成为了余梦伦院士的校友,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系。在她的娓娓道来中,充满了她对科学对梦想的渴望,此时的同学们仿佛也已随她的声音飞进了无数人梦想的那个“燕园”。

       张航同学质朴的话语使在场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中学生涯的宝贵,相信同学们会珍惜在十八中汲取知识的每一寸光阴,在这里你们可以徜徉在科技知识的海洋里,可以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更可以在各色兴趣社团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
       此时“蜂鹰航模队”的滑翔纸飞机飞抵了我校上空,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又有两架遥控直升飞机起飞了,两台机器人也缓缓驶入,小编忽然发现同学们的目光兴奋地盯着直升机的尾部和机器人的手臂,那是什么?那是印有我们美丽校徽的校服熊,可爱的校服熊会随机发到同学们中间,好期待,谁会是今天的幸运儿?


       随之,蜂鹰航模社团制作的十八支小火箭陆续升空,像十八枝飞向自由的鸢尾花,满载着十八中学子的“科学梦”、“飞天梦”飞向那一片蔚蓝。

       刚刚得到校服熊的幸运同学们居然还有惊喜等着他们,他们会作为全校师生的代表,按响新学期的铃声。

       随着这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悠扬清灵的铃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天教授主讲的“北斗与导航”讲座开启了新学年的第一课,在金天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开学典礼也渐渐落下了帷幕。


       从今天开始大家又要与老师们同学们朝夕相处了,从今天开始将会与许多新同学相互称之“同窗”,从今天开始又要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从今天开始十八中“开学啦”!

       供稿:陈静
       供图:陈静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11号楼 电话: (010)67634326 邮编: 100078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567号


版权所有:©2002至2016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技术支持: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