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课堂氛围”论坛 十八中附小刘俊老师研讨课《对联》

编辑:本站编辑 2017-04-26 版权: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2017年4月17日下午,方庄教育集团校本研修“基于马斯洛心理理论的课堂氛围”教学论坛在北京十八中附小开展了教研活动,来自方庄教育集团的20多位教师观摩了刘俊老师别开生面的小学语文课《对联》。
       刘俊老师以古诗《元日》作为课堂导入,由生活中的贴春联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广泛参与,迅速把同学带入到“对联”的情境中。课堂上,刘老师注重启发引导,善用鼓励性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通过读、讲、练、改、评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自主探究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刘俊老师的课主要分成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识对联,了解特点。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对联的种类、特点后,通过四句字数相同的句子,学生进行辨对和贴对,从而使学生明白对联作为一种古代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特点。
       第二个环节根据特点,初学作对。在此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上联的特点,进行下联的补充和改写。并让学生根据《悯农》的诗句,为餐馆补充上联,由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的高潮部分是第三环节,根据四大名著创编下联。在此环节中,学生兴趣高涨,小组活动非常充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进入到创编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制作了对联海报进行展示,小组代表互相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课后,刘俊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构思,现场听课的老师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刘小荣从初中教师角度说,刘俊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小学生的活泼与可爱,自强与上进;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度让课堂洋溢着激情与快乐,这样的课堂让人心存感动与不舍。周云焕老师从语文学科角度说,这种充满灵性与暖意的课堂,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孩子们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古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为提升自我品质进行了有效地积淀。
 

       论坛主席特级教师孙衍明进行了现场点评。孙老师说,刘俊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过程丰满,亮点纷呈,效果突出。首先,这堂课体现了马斯洛的三大心理理论,即需求层次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课堂氛围既有表面的生动,又有深层的触动;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共性的融合;既有言语的应答,又有无声的默契,是师生通心、通智、通情的完美体现。其次,这堂课顺应了中考改革的趋势,是传统文化、社会课堂、核心价值与过程积累的高效集合。最后,这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聚宽理念”,老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高级伙伴和平等的合作者,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输出者和课堂行进的推动者。
 

       丰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烨老师最后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点评。张老师说,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学生的认知逐步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多元思维、创新解读得到综合体现。
 

       再次感谢刘俊老师带给大家的精彩一课。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11号楼 电话: (010)67634326 邮编: 100078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567号


版权所有:©2002至2016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技术支持: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