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我国著名的数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文林教授来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初一年级举行了一场题为“数学与天文学、数学与绘画”的讲座。李教授的讲座十分新颖有趣,给在座的同学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讲座伊始,李教授问同学为什么要学数学。同学们都说是因为有用,神奇,但是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想在数学方面一探究竟。继而李教授告诉同学们数学的价值在于它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其他科学的工具和语言,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杠杆,更是艺术创作美的源泉。更为重要的是,数学与其他方面的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听后都恍然大悟,原来数学是很美的,与生活有着联系,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位教授深感佩服。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数学与天文学”中,李教授首先从《周髀算经》讲起,讲述了勾股定理与古人量天。讲到了周公与商高,荣方与陈子,也讲到了同时期古希腊的毕拉哥拉斯。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原来数学与天文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这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李教授用图片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人们通过精妙的计算和巧妙的数学规律来发现行星,计算八大行星的位置与行星的运动。同学们表示,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准确无误的将行星的位置确定下来,还真是神奇!
讲座的第二部分——“数学与绘画”则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之美。李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发现隐藏在绘画中的数学知识。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名词:透视学、黄金分割、分形曲线……一个个听过或没听过的地点:天坛、剑桥(数学桥)、赵州桥……一个个知道或不知道的人:达芬奇、欧几里得、亚里士多德……李教授将这些融合在一起,为同学们呈现出了由数学构成的精彩画卷。
数学在课堂中、在星空中、在艺术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就等同于为认知这个多彩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这堂讲座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家都很期待下一次的讲座!
供稿 | 王妙仪、李恺鑫
供图 | 李坤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