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法治进校园项目研讨会在十八中南校区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项目组迎来课题组专家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原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总编兼社长柯英老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培训部郭松部长;中少总社少儿法治教育读本主编李晓平主任;浙江省湖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少先队副总辅导员,省十佳辅导员王晓冬老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陈光旭法官。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管杰校长,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王志清校长参加此次项目研讨会。与会人员还有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教育主任、附小班主任代表以及项目组相关老师。
本次研讨会是继2016年11月首次项目研讨后,进行的项目提升与推进。会议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课程大纲指导纲要及分年级活动建议的设计与工作依据;根据指导纲要及分年级活动建议开展具体课程设计,研讨并确定课程设计的进度;研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法治进校园项目方案,确定中学阶段的法治教育课程的项目方案。
会议上,柯英老师就目前学校已经形成的课题成果包括《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课题说明》、《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活动课程基本内容》和《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活动课程分年级活动建议》四份文件进行评价,对项目组研究的课题内容表示肯定,尤其对出台的《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课程纲要》在全国范围内的先进性、前沿性表示赞许。
王晓冬老师结合多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阐述了学校法治教育从法律知识学习到法治观念渗透这一转变的思考,同时结合项目中《十八中附小法治教育课程大纲》及实施提出了建议。
管杰校长对课题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提出法治教育要由小学向中学延伸,做好中小学阶段研究成果的衔接,整理出版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法治教育系统教材,固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完成课题研究等意见。
王志清校长从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等多方面给予课题高度肯定,同时提出利用好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指导纲要开发法治教育课程配套读本、教具、学具,完善评价体系等意见。
作为与十八中合作近10年的法治教育基地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陈光旭法官,根据少年法庭的工作经验,建议学校法治教育增加维权部分的内容,在培养法律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中少总社少儿法治教育读本主编李晓平主任表示,在当前的背景下,教育应该和出版结合,以此将读本的价值进一步放大化,起到宣传、指导、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
在与会专家与领导进行的充分研究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修改意见:
1.在大纲的“思想性”中加入价值判断和明辨是非的内容。
2.在课题研究成果中加入十八中的“聚宽”校园文化(以《北京教育》杂志刊登的那一版为准)。突出十八中的独特性,这是区别十八中和其他学校成果的“专利”部分。
3.内容上,要突出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除了现有内容外,建议增加中学生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
4.法治教育课程纲要的主要面对对象是学生,但也要做到通过学生影响家长。
5.活动主题进一步细化,提出分标题,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
6.要参考基层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家长的意见,更有效地推动法治教育的实施。
法治进校园项目研讨会进一步助推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进程,接下来,学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素养的青少年做出不懈努力。
撰稿人:黄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