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丹江水哺育着我,滋养着你,我们成为兄弟。我们七位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的老师有幸成为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手拉手活动的第三批受益者,这一个多星期的参观和学习,我们收获丰厚,感慨良多。
热情的款待
尉迟校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管校长叮嘱我们多穿点衣服,让我们在寒冬里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学校的住宿条件紧张,贵校就为我们在学校附近安排了住宿条件优越的宾馆。宾馆里有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全天供应的热水暖气,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课间休息的咖啡图书馆里还有舒缓的音乐,丰富的藏书,柔软的座椅,温馨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十八中“温暖的心”。
十八中领导的细致关照,三位年级组长的周密安排,老师和学生谦和的微笑,像春风拂过我们心田。我们几位老师一直在说,我们一定得好好的学,多多的学,才能不辜负贵校的热情招待。从我们踏进十八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浸润在“聚•宽”文化中,享受着这种海纳百川的文化带给我们的幸福,并由此给了我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宁静的校园
第一天清晨踏进校园,我们几位老师都产生了错觉:学生还没有到校吗?没有嘈杂的喧闹,没有疯狂的追逐,听不到老师的高八度,实在太安静了!
接着尉迟校长把我们带到行政楼的休息区,时间过了8点,行政楼里除了一位在拖地和一位在喂鱼的保洁大姐外就是我们几个人了,到处静悄悄的。是不是老师们还没上班?过了一会儿尉迟校长邀请我们进会议室,推开会议室的大门后,我们都惊呆了:学校所有的领导整整齐齐的坐在会议室里等候我们的到来。我们就坐在门外,你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怎么一点点声音都没听见,实在太安静了!
进入教学区,所有的学生都那么的彬彬有礼,所有的教师都是那么谦逊和善,呈现于我们眼前是静谧、和谐、优美的图景。
中午,我们几个人在小茶吧里感慨万分,“聚宽”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让十八中犹如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一般令我们迷恋?
静水流深,我们仿佛已预感到十八中必将使我们心潮涌动。
高端的硬件设施
设备先进的音乐厅,价值不菲的3D打印机,现代化的生物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室内篮球场,器械齐备的教工健身房,高档隔音的专业琴房,还有设施一流的演播大厅,这些都是我们未曾见到的教学装备,着实令我们惊叹。我们一起来的刘老师,我们都改口叫她“刘姥姥”,真的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我们初到北京十八中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
清新的课堂
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师成为学生的贴心人。课堂上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老师们要么走过去轻轻地拍一下头,要么在旁边站一小会儿。个别迟到的学生轻轻地推开后门后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在许多地方学生先得在外面大声喊报告,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我们原感觉那才叫尊重老师呀。在十八中我们明白了,轻声细语,就是呵护,就是熏染,是一份教者给予学者的体贴。当年弟子侍坐,孔子开坛论道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娓娓而谈,让人如沐春风,潜移默化的吗?
在十八中,教师是课改的坚定践行者。在十八中的一周里,我们七人共计听课113节,老师们的课堂都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物理特级教师罗倩敏循循善诱,授之以渔;历史老师郭秀平、李远博学多才,谈古论今。孙衍明、赵亚晖、吴俊等老师的本色语文课,让学生如沐春风,尽情绽放;刘元媛等数学老师的走位教学法,张艳茹老师的科学实践课引导学生开展了“自主、探究、合作”,让孩子们策马扬鞭,纵横驰骋。
最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是十八中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种走班制的教学打破的绝不仅仅是班级的界限,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合作、审美能力。尽管我们学校没有这么多资金的支持,有些课我们暂时也开不了,但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多彩的校园文化
十八中到处充满无声的教育。文化长廊、过道壁画、教室内饰,每一条标语,每一幅图画,都在向学生输送精神养分。每一面墙壁都在育人,每一个角落都给人启迪。我们几乎没有看见疾言厉色的训诫和制度性的约束。学生食堂除了有宣传珍惜粮食的宣传画,还放着两个塑料筐,让学生分别放置碗筷与盘子。这样的细节也在培养学生定置归档的好习惯。教学楼过道和卫生间总有专人多遍拖扫,永远保持光洁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孩子们的文明习惯。
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广阔舞台。学校除教学工作外,对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也高度重视。航模、机器人、定向越野、气象观测等科技项目风生水起;纸服装、管弦乐、礼仪、乒乓球、美术等十多个社团热火朝天。学校从场馆建设、器材配备,到师资调配、学生安排,保障到位,落实到人。除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以外,活动课做到人人有项目。这些非文化课的扎实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专长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这些都让学生收获到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务实的管理
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领导甘当师生的服务者。记得去年我们常校长回家作报告,说管校长有句名言:“我就是要拽着领导为学校服务。”通过参加学校的教研组长会、教学工作会,通过与几位主任的交谈,我们深有感触。我们看到十八中领导的服务是“主动出击式”的,是富有远见,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务实高效的。学校领导睿智干练,他们攻艰克难,申请课题,争取专项基金,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实在在的服务全体师生。北京教学资源丰富,但能把外国专家、国内知名学者、社会名人、行业翘楚请进学校,面对面培训教师,教育学生,他们背后的运作和辛苦可想而知。这些都为教师进步、学生成长提供了切切实实的服务。经济实惠、花样不断,干净卫生、营养丰富的自助餐,也体现着校领导务实的服务。
千言万语难以形容我们对十八中的美好印象和仰慕之情,暂且用几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温暖、宁静、高端、清新、多彩、务实。一周的学习是短暂的,十八中“聚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仅仅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回去后,我们将把收集到的资料认真整理,仔细回味,用你们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管理和教学。
兄弟情,永难忘!在此,我们七位跟岗老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供稿 | 十堰市东风七中第三批赴十八中学习全体成员
供图 |
编辑 | 樊佳祎
审核 | 丁长林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