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君老师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数学特级教师,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马德君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快乐与成功”的教育理念,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为目标,正是由于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不断的创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走学”课堂教学。
学生崇拜的“偶像马特”
马老师因其教学方法独特有吸引力,课堂愉悦充满活力,又是数学特级教师,因此被学生们尊称为“偶像马特”。
马老师认为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而快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源泉。在他的“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任意走动,随便交流,人人都是导师又是学员,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欢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马特的数学课上,学生“反串”角色当老师,而教师“客串”角色当学生。课堂上讲题的小老师和听讲的学生可以随时互相提问,马特也会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即时指导,呈现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的多维互助场面,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马特采取了四化(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思维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他通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诗歌、小品等,以及抽签、摇号等方式,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方程应用题时,马特把课堂“搬到”操场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题中的“小明”及其父亲,亲自体验父亲追小明送书包的情景。
学生喜欢的“暖男老班”
马老师爱学生于细微之处,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暖男老班”。
初一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老班就陪着学生一起吃饭,一起跑步,一起参加活动。有时和学生打球,有时和学生一起跳绳。如果哪个同学总闷在班里学习,他一定会把同学“哄”出教室。
午休时,有的同学不愿睡觉,而是在补作业,他便会“唠叨”:“睡会儿觉多好,睡足了下午的课就不犯困了。老师们想睡都没时间呢!”当学生生病时,他嘘寒问暖,并帮他补习功课。
记者了解到,他们的老班始终坚持对本班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在课堂上,即便同学讲题讲错了,老班也不会批评他们,而是通过巧妙地提示和幽默的语言,引领着他们顺利解答。老班非常善于化解师生间的隔阂。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每位同学最大的尊重。“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暖男老班,给学生提供贴心的呵护、幽默的课堂、智慧的引领,让他们在我的陪伴下快乐成长。”这正是马德君老师身为班主任的不懈追求。
学生尊敬的“幽默老板”
马老师身为班主任和年级主任,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又因语言幽默,因此被同学们又爱称为“马老板”。
2014年9月马老师由山东调动至十八中,他和他的学生同时进入学校,因此他把自己定位为“大龄同学”。“马老板”非常擅长寓教学于幽默,寓庄严于诙谐,寓管理于自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班级和年级的管理中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众所周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初一阶段班级和年级管理中,“马老板”动员全年级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六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两个自主互助组,并组建了三角形的自主管理网络。
进入初二后,学生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马老板”又组织各班实施了中点式(即1+2式)导学互助制度,由三个学生组成一条互助线段,组长是中点即导学,另外两个学生分别是两个端点及学员,中间的线段表示互助互学。三人不但在学习上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而且在生活、纪律等诸方面互助、互通、互相督促。
【人物内存】
马德君,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有多篇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小学数学》等国家级期刊上公开发表,曾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多项成果获北京市第七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出版专著《反串互动导学模式的研究》一书。
现有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2014年9月调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西马校区工作,现担任班主任和年级主任。
文/校园记者初二(4)班 孙樱木 初二(3)班 徐烁 初一(2)班 叶蔚
供图/马德君老师
本版特约编辑:初二(2)班 任香沂
指导老师:陈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