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清华大学的蒙民伟音乐厅内流光溢彩、气氛热烈,传出雷鸣般的掌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全体同学在此参加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承办的“春华秋实•艺苑芳菲”2016北京艺术院校成果展示活动。孩子们在这里上演了一台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合唱《阿里山的姑娘》,充分体现出了十八中附小的学生们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课上培养的出色音乐能力和良好精神风貌。
本次的表演节目由三一班的音乐老师、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徐佳逸组织编排。徐老师节选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实况,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将教材歌曲组织整合,以合唱、奥尔夫乐器演奏、竹竿舞等形式综合呈现。本节目从全市一百多所“高参小”小学选送的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活动“《我们的舞台》'高参小'成果展示”单元的三个节目之一。更可贵的是,这也是唯一一个由自然班的孩子们独立表演完成的节目,新体系音乐教育理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一个都不少”的目标得以展现和成功实践。
出发时精神饱满,跃跃欲试。
走台时认真聆听,一丝不苟。
演出时神采奕奕,神气十足。图为领唱丁文岚、赵佳瑜。
鼓点节奏鲜明,气势恢宏。图为领唱兼鼓手丁子航、李景行。
钟琴叮咚、可爱温馨。从左到右依次为李景行、韩笑笑、李宇宁、李梓因、刘子婷。
竹竿舞气氛热烈、欢快明朗。
所有同学都聚精会神,全情投入。
走台时的徐老师。
三(1)班全体同学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是中央音乐学院“高参小”项目的合作小学之一,长期以来引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优秀师资进行常态音乐课和课后一小时合唱课的教学。学生们自入学以来,每周五节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音乐课就一直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在音乐和合唱课堂上,感性音乐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并不只是学到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体会到音乐的美与情感本质,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供稿 | 徐佳逸
供图 | 韩丹、樊一帆、徐佳逸
编辑 | 樊佳祎
审核 | 王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