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落户我校——为成长插上助跑器

编辑:本站编辑 2016-11-11 版权: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活动”推出并举办了多次,但许多学生和家长活动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实施意义还不是很了解。十八中校报记者团的校园记者采访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负责人谷士清老师,为同学们解答相关疑问。

       创新人才培养分两类
       记者:谷老师您好,我校虽然多次举办过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但很多同学对此仍不了解。您能不能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创新人才培养?
       谷老师: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分为对学生个人特长选拔和面向所有学生兴趣培养两部分。个人选拔,面对的是在某一学科学习有特别才能的学生,或一些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的学生,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为他们搭建更高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中对翱翔学员的评选与推荐,还有十八中科学院的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方向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对于我校来说,就是翱翔长空夏令营,这个夏令营名为“你若飞翔,我做长空”,是以十八中“聚•宽”理念为核心,旨在培养有兴趣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课程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由十八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发的项目课程。另一个是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工作是依托我校自身优质资源与学校老师们共同开发的科学实践课程,面向全市初中生。体现了课程融合理念,目的是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记者:面向学生个人特长的选拔每年都有吗?
       谷老师:拔尖人才的培养每一年都会有,名额只有三个学生。这三个学生被选拔出来后,根据他所选择的领域,给他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或者教授,由北京市负责并统一培养。学校也会单独请专家或者指导老师,对一些有特别才能的学生教授课程。比如我校刚刚获得天文奥赛金奖的邹佳航同学,我们就根据他个人需求,组织他参加由天文馆举办的沙龙活动,与全市天文爱好者一起交流。还有喜欢数学和物理的学生,学校也组织安排参加科学俱乐部的活动,与中科院的院士和教授们学习交流。
       校内外资源助成长(小标题)
       记者:除了外聘教授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教师外,我校老师是否也会参与进来?
       谷老师:会有一些咱们学校的老师,拔尖人才培养是聘请专家、教授等。我作为联络人,会负责联系一些教授。但面向于咱们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会有更多本校专家型老师参与。比如我们学校各种社团的老师,实际上也算是指导老师,他们带出的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其中不乏国际奖项。
       记者:经过几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反响如何?
       谷老师:反响很好。比如我们在2015年暑期开展了长空夏令营,今年暑假还会继续。其中一些项目在清华大学,例如机器人设计、3D打印技术等,由清华大学的教授和我校老师共同指导。很多学生表示,能到清华大学学习机会难得。
       此外,我们还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培养传媒方面人才。同学们能学习到摄影、摄像、图片编辑等专业技能,同时,将夏令营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我校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欢迎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创新课程多样普惠(小标题)
       记者: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落户我校,今后会不会形成常态化、多样化?
       谷老师:会的。比如咱们学校引进的长空课程,设在每年的暑期进行,今年计划启动的时间是7月4日到9日。去年暑假是四个类别课程,今年会增加到十个类别。十八中教育集团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一,将会有近300名学生参与。顺便给同学们透露一个好消息,我校的戏剧社团受邀将参加暑期全市科学探案剧的展演。今后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和活动会越来越多,期待同学们踊跃参与。
       采访总结: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分为两类,一类是拔尖人才培养,另一类是《你若飞翔,我做长空》夏令营,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不仅有利于学习专业知识,还丰富了课余时间,更有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文/ 本报校园记者 高二(6)班 王天润  高二(3)班 闫海彤
       图片由谷士清老师提供
       本版编辑:闫海彤
       辅导老师: 胡人杰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11号楼 电话: (010)67634326 邮编: 100078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567号


版权所有:©2002至2016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技术支持: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