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生是有方法的,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我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却一筹莫展呢?”面对广大教师们的困惑,记者采访到了我校教师队伍中的两位优秀“妈妈”,初一年级主任赵亚晖老师,和高三生物教师尹淑梅老师。
在谈到教师身份对教育自己子女的影响时,两位老师的态度出奇地一致,下面就来看一看两位教师妈妈的“育儿心经”吧!
身份转换很重要
赵亚晖老师:教育子女分为养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养育是身体方面的,就是要让孩子吃好穿暖健康地长大;教育是帮助孩子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形成道德观,让他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是职业定位,母亲是家庭角色定位。在孩子面前我首先是爱他护他的母亲,其次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得益于教师的职业习惯,我会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想办法引导他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尹淑梅老师说:“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来说是两个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生活空间,教师和家长这两种身份也不能混为一谈。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才能够避免孩子的生活教育与情感教育出现缺失。”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教师应恪守职业道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家庭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应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安全、愉悦的生活空间。因此,家长即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者、幸福生活塑造者,更应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当然,身为教师我会经常去了解孩子教师的工作方法,每当与自己教育理念不一致时,我首选的处理方法是让孩子尊重自己的老师,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尊师重教都是学生求学的最基本态度。
理性思考不能少
教师职业为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带来哪些帮助?对此,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表示:理性思考不能少。
在赵亚晖老师的育儿经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策略。
幼儿阶段关键词:陪玩、发现、引导。
因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天性就是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赵老师和他玩数字游戏,孩子发现阿拉伯数字规律性很强,而英文数字拼到十一、十二时规律被打破了,这使赵老师很惊讶,发现了孩子有很强的观察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他玩。在玩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优势、长处,然后要强化引导孩子向他有优势的方面发展。
小学阶段关键词:陪读、示弱、放手。
陪读不是简单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我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看着,而是在他旁边备课。要让孩子学会利用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告诉他做事不要敷衍的原则后,我就不再过多干涉他。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会的我都会,我都能给他讲,其实这反而阻碍了孩子探知的发展,甚至产生依赖性。我会告诉他每 个人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求助于人。
放手就是不要总想着包办孩子的事情,包括让他接受忘写作业之类的惩罚,要让孩子学着长大。
中学阶段关键词:陪伴、示范、信任。
初中开始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有理解他的朋友。此时的孩子们需要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走向成熟。我们要作为朋友陪伴在孩子身边,去倾听去理解。当孩子面临困难或困惑时,我会坦诚地跟他交流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处理方法,然后鼓励孩子一起面对。这样孩子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尹淑梅老师的回答也是相当的专业!
良好习惯第一步。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成功的关键一步,注意力的培养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应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独立且不受干扰的学习空间,提供适宜孩子年龄的阅读书籍,学习时间内避免其他任何事物的干扰,阅读后及时让孩子简要复述阅读内容,并尽量对其中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在这过程中,绘画、书法、朗诵等艺术活动的适当介入会使注意力的培养有更好的归宿。
独立思考助发展。
培养孩子善于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过早介入与年龄不符的学习内容,“家长陪读”的现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使许多的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大量课外辅导班的介入也丧失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品质的时间和空间。我主张让孩子在不断的独立学习中尝试失败,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好的解决问题方法。此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承担校内工作,都助于发展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升学业水平。
身心全面照顾到
对于评价孩子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两位老师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学习不是生活的唯一,要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
赵亚晖老师说:关注情绪重引导。
当孩子遇到挫折,我会先抱抱他,安慰他,然后和他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的分析,对孩子正确的方面要肯定,然后再换一个角度再进行分析,经过这样的分析孩子会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思考,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当孩子取得成绩后,我会衷心的表示祝贺,偶尔还要表示一下崇拜。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所取得成绩的背后,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给孩子指引一个方向,再鼓励他进一步往前走。
尹淑梅老师说:爱护孩子忌攀比。
作为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我会看到学生中有着很多优秀的人才。如果我总以这些优秀学生为样本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随时随地的比较,当看到某些方面不能达到或超越时,便给孩子过于频繁的警示的话,不但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疏远,不利于家长甚至是老师对孩子的启发与引导,甚至有可能使孩子的个性品质发展出现障碍,使他们失去积极阳光的心态。其实每人都有各自的擅长,而且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
成就孩子的美好。
赵亚晖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但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我们教育他培养他,经历着共同的快乐与幸福。让我们珍惜共同成长的岁月吧!
尹淑梅老师: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道路,只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有毅力,就足以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够有所作为。
文/校园记者 初二(2)班 西洁豪 初二(1)班 陈彦琪 高二(3)班 马媛
本版编辑:初二(1)班 李乐际
指导老师:冯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