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宽立德”之“躬行孝悌”实践性德育作业手册》第一页,最孝女儿朱晓晖的事迹就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朱晓晖,当代诗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为给父亲治病,她毅然辞掉了报社工作,卖掉住房,和父亲蜗居在一间车库,还欠下一身债务。她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反哺之恩、行孝之举演绎了现实版“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的感动和思考。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读过这段优美的文字,一位初一学生家长在孩子的作业里写下了留言:“没想到学校给孩子留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真是让人温暖。一放假,我们就登录了视频网站,全家人一起流着眼泪看完了最孝女儿的故事。为人父母者,若有这样的孝顺儿女,晚年再苦,也不遗憾。朱晓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和孝道美德,值得每个人学习,也包括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我们也该好好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特殊作业,中华孝道才能代代相传、永不衰亡。”
2016年寒假伊始,学校布置了一项以“孝”为主题的特殊作业,旨在告诉学生,躬行孝悌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旨在提醒学生,躬行孝悌不是未来之事,应践行于当下、落实在每天;旨在勉励学生,要想成为十八中这所美丽校园中一名合格的学生,首先要有一颗温暖、善良、感恩的心!
作业题目选一:“请说出你是如何对待父母的?”
高二(3)班的马媛回答说:“现在的我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父母说的话都是多余的。有时候想买东西了,会厚着脸皮说点甜言蜜语,用我妈的话说,就是用着的时候百般讨好,用不着的时候大呼小叫。”初二(1)班的王安迪说:“平时我不是很听父母的话,对父母不太尊敬,不说‘您’总说‘你’,而且懒得帮家里做事情,妈妈总为我着急。”
初一6班董畅擦胡萝卜丝
初二2班西洁豪帮厨
作业题目选二:“请认真观察熟悉而又陌生的父母并做好记录。”
不要以为,朝夕相处,孩子最熟悉父母,也许仔细观察会发现,父母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初一(1)班的陈欣瑶说:“熟悉是因为我跟他们生活了很长时间了,陌生是因为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通过这次作业,我发现妈妈喜欢吃鱼,但是因为我不爱吃鱼的关系,妈妈很少做;我发现妈妈不喜欢吃面条,但是为了姥爷,妈妈每周六都会吃一大碗,并且夸姥爷做的好吃。”
“我发现,妈妈一头的乌发渐渐生出了几丝尘白,爸爸的眼神中透着比昨日更重的疲累。”“我发现他们的脸上多了几条来自我的皱纹。”“阳光下,他们的背影并不像上次的那样笔直,已经有些弯了,我的心酸酸的……”
也许从前,同学们从未这么仔细地关心过自己的父母。但这一次,视线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
初一1班陈欣瑶拖地
作业题目选三:“假期里,你的言行与态度发生变化了吗?你觉得家庭氛围有变化吗?”
“有变化!”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家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我的言语变得温和了,也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放下‘粘’在手上的手机,给爸爸在堵车间隙揉揉肩,给妈妈在风景中摆拍照片……”
“我变得爱与父母沟通了,爸爸妈妈变得爱笑了,更有活力了。”
作业题目选四:“请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父母所做之事并如实表述。”
一件往事,让高一(7)班李砚辉记忆深刻:“有一次,妈妈说想要参加同学聚会,我因为晚上独自在家感到孤单,不想让妈妈去。妈妈说了一句话,沉重地敲在我心上。她说,孩子,自打你出生,妈妈很久没有出去参加聚会了。我听了,喉咙像被堵住一样难受。妈妈每天辛苦工作,照顾全家人,枯燥的生活中总该有一抹鲜亮的回忆。参加聚会的是妈妈的同学,他们是妈妈青春的见证,因此我替妈妈裹好围巾,送她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陈欣瑶同学也懂得了换位思考:“妈妈每天都会‘逼’我喝一袋奶,现在想一想,她是为了让我可以长高;妈妈每天都会让我看一小时书,现在想一想,她是为了让我提高阅读能力;爸爸每天只让我玩20分钟的手机,现在想一想,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我保护视力。”
“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马媛这段话说出了同学们共同的心声。
这项特殊作业,让家长们倍感温暖。初一(6)班的刘座麟家长说:“这份作业的价值很高,让我深受感动。当听到‘人心为善,以孝为大’这句话,我的心在跳,眼泪也夺眶而出。这份作业的完成,使他对父母的心更加体贴了,加强了他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作为家长,十分感谢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
假期结束了,同学们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长答卷。希望“躬行孝悌”四个字,能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高一4班任悦旻同学帮奶奶擀饺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