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下午,北京市课程专家程舟主任和北京市教科院黄晓玲博士应邀到我校指导课程实施工作。
黄晓玲博士首先对学校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如,课程方案实施的原则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更细化一下,体现出十八中学生的特色;聚宽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一些;核心素养的图示与课程方案具体实施之间缺少过渡性图示或内容等。
程舟主任对学校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给予了肯定,方案的可行性、实效性、创设性都非常突出,走在了北京市中小学的前列。
程主任对这次北京市课程计划的修订进行了解读。
程主任说,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北京市教委对《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京教基〔2004〕13号)进行了修订。
此次《课程计划(修订)》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的长短结合、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开放科学实验等方面给予老师们更宽阔的改革与实践平台,不仅提高了老师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更在教学方式改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课程计划实施中,基于问题的、实践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活动将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主任强调,10%的学科实践活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习惯的教学方式,每一位老师在理念与实践上必须发生重大变革,否则,在新一轮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处于劣势,乃至遭到淘汰。
学校要逐步形成学科内综合以及跨学科多主题、多层次的系列课程。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为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创新和设计提供机会,避免单纯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更要避免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活动。
两位专家的指导,为学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帮助,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学校魏韧书记、刘晓鸥副校长、教学处李亮芝和孙衍明主任,以及西马校区、附属小学、左安门中学负责课程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