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制定了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在原有自我课程创新体系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整合、突出主题,为学生创设更开放、灵活、可选择的课程空间。尤其是在学科实践活动方面,大胆创新,务求实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北京市《课程计划(修订)》规定,义务教育每所学校每学期要进行10次校内实践活动(共30学时)。学校把10%的学科实践活动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把10次校内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结合在一起,采取集中开展的方式进行。
学校把传统的科技节、艺术节改变成了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和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分别集中在两周进行。科技节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信息技术、体育和心理等学科为主;艺术节以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为主。在“两节”开展期间,教学处统一安排周课表,上午为上课时间,下午为活动时间。科技节时,上午安排艺术节的学科;艺术节时,上午安排科技节的学科。周一至周四下午,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周五下午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2015年10月19日----23日,学校开展了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学处召集有关学科的指导教师,讲解了活动的计划安排和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要考虑到学科之间的整合,创造性地申报活动项目。活动项目要以实验、观察、制作、调研、实地测量为主要活动方式,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积极思考,上报的活动项目有:用科学描绘魅力校园、定向越野、航模、科学幻想画、机器人、魔方、数独、鸡蛋撞地球、心理趣味游戏、奇妙的化学实验等。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其中最精彩的当属“用科学描绘魅力校园”活动。这项活动整合了数学、物理、地理和生物四大学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量绘制学校北校区操场平面图;绘制南校区花园及植被分布平面示意图;确定北校区旗杆和南校区钟楼高度;绘制北校区教学楼平面图等。
这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采用问题和任务驱动,调动了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淡化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关注体验和应用,在学科整合、知识融合当中多样化展现学习成果,综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对于本次活动,师生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刘元媛老师认为,本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用科学描绘魅力校园”,聚集了四个学科教师的智慧。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从“萌生想法”到“设计活动”再到“具体方案的制定”,学科教师在一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补充、修正,最终使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成型。本次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备课模式、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科教师的沟通协作,让老师们在设计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而且更要思考如何联系其他学科、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其他学科。本次活动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准备测量方案”到“实地测量校园”到“纸上描绘校园”,学生们分工合作、全心投入。孩子们兴奋喜悦的神情、专注认真的态度,让老师们为之欣慰和感动,不由得发出感叹:“这样的课堂学生多快乐啊!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了更多!”
化学实验教师汪涛认为,本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奇妙的化学”,体现了化学、生物、科学和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知识,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每个小组都能认真学习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操作,小组成员也能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他们面对失败,不气馁,勇于交流讨论找原因。当浑浊的泥水通过他们自主设计的简易净水器变得澄清时,他们都欢呼雀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邱宇驰同学在文章中写道:“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我的高德校园 ’的测量活动,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我也是一样,认真地测量起校园来,看,他正在测量那个花坛呢,看他认真的样子,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他点了一个赞。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测量门厅的,画图的,应有尽有。第二天,我们就开始绘制平面图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下午,随着下课铃声的打响,一张张刚‘出炉’的平面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付雨萱同学说,这次科技节我们学校举行了很多活动,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测量实验楼平面图,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让我感受到了友谊、坚持和数学的强大!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将在11月16日---20日进行。